•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新闻公告 > 通知公告 > 正文

新闻公告

通知公告

详细解读:未来技术学院2024年三大招生专业方向

时间:2024-08-16       点击数:       来源:


应国家发展战略之需、应时代进步创新之需、应培养科技领军人才之需,未来技术学院于20217月正式成立,是教育部批准建设的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在内的全国首批12所高校未来技术学院之一。


建设理念:作为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试验田”,未来技术学院以“未来科技牵引、学科交叉支撑、产教融合驱动、开放探究教学”为建设理念,着眼未来科学技术领域与国家重大需求,不断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协同育人,通过培养模式创新和革命性技术创新,加快培养具有科学家素养的工程师,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基础。

选拔模式:未来技术学院革新选拔理念、创新选拔方式,以“志向远大、品学兼优、兴趣使然、身心健康”为原则,采取笔试和面试的多维考察方式,着重考察学生的创新创业综合素养,并根据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和个人志趣、发展规划,从进校新生中选拔有志于投身储能科学与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医工学方向的学生。

培养特色:构建本研贯通、项目驱动、“课--赛”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1.未来技术引领

立足“四个面向”,着眼未来科学技术领域与国家重大需求,搭建符合未来前沿性、革命性、颠覆性技术发展趋势的人才培养平台。

2.项目驱动创新

全面革新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项目为牵引,建立纵向贯通式项目课程体系与横向衔接的理论课程体系,注重学生运用综合知识、发现解决问题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3.三支队伍育人

院士领衔,领军学者、拔尖人才、青年优秀人才组成的校内导师队伍;龙头企业、一流科研机构知名专家组成的企业导师队伍;参与科技成果转化指导与服务的创业导师队伍。

4.政产学研支撑

整合地、校、企多方资源,通过产教融合开展科学研究和协同育人,充足的项目来源,灵活的就业创业渠道。

5.培养技术领军

围绕推动“四新”建设再深化、再拓展、再突破、再出发,探索“课--赛”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具有前瞻交叉思维的未来技术领军人才,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1653968733747

 

cb3e9a98745a4493e9abac528d84d50

微信图片_20211017113243

 

 

e0deff452e49b34829648c95d4a9fdf


 

专业方向一:储能科学与工程

专业背景

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储能技术在促进能源生产消费、开放共享、灵活交易、协同发展、推动能源革命和能源新业态发展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能源转换与缓冲、调峰与提效、传输与调度、管理与运用等环节中的核心技术。储能技术的创新将成为带动全球能源格局革命性、颠覆性调整的重要突破点。

培养目标

未来技术学院储能科学与工程方向以培养站在世界储能技术前沿、勇于创新创业的领军人才和具有宏观战略思维和市场思维的复合型管理人才为目标,直接瞄准储能领域的卡脖子问题,聚焦规模化先进储能+碳中和技术、高效储能器件研发、电力储能装备与系统集成等研究方向,颠覆传统学习方式,以项目为牵引,以兴趣为导向,采用采集式课程学习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律、自强、自信精神,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培养需求,为国家培养能源产业领域的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

培养特色

依托整合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化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等众多理工优势学科,借助西安交通大学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平台,提供科创空间,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采用项目驱动式课程体系,注重设计思维。定制了从基础到初级、中级、高级项目课程体系,采用基础-专业-创新创业梯次推进的培养方案,形成学科交叉融合的知识体系,全面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师资队伍

师资团队由何雅玲院士、陶文铨院士、管晓宏院士领衔打造,形成了包括院士、国家级教学名师、长江、杰青在内的各类人才以及来自国内著名企事业单位的行业专家在内的双师型教师团队。雄厚的师资力量为储能科学与工程方向的本科生培养提供了坚实保障。

   

合作平台/就业去向

未来技术学院储能科学与工程方向与国家储能领域多个龙头企业深度合作,通过系列项目课程培养,学生可根据自身特质进行发展路径规划,可选择包括创业、龙头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或继续深造等多个出口。

 

 

 

 

储能科学与工程方向咨询QQ群二维码

专业方向二:智能制造工程

专业背景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2015年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以先进制造和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深度融合为特征的智能制造,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发展智能制造既是未来制造业的趋势和核心,也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根本途径,已成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据工信部研判预测,未来五到十年,我国智能制造专业人才缺口数量将达到370万以上;尤其是在数字工厂、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制造重点领域,迫切需要具有大工程观、创新探索能力、跨界整合能力的系统级、创新型工程领军人才。依托未来技术学院建设智能制造专业方向,就是对这种战略需求的积极回应和探索实践。

http://wljsxy.xjtu.edu.cn/__local/7/FF/8E/46662E6AB26AA67A8E5D2DF9753_FDF0B3A7_2C931.png?e=.png

培养目标

未来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工程方向拟培养学生高尚的价值观、坚韧性格和大格局,培养学生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创业意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大科学组织与协作能力,使学生站在高端制造产业技术和产业最前沿,对创新和产业具备高度敏感性,掌握高端制造基础理论和先进制造领域相关技术,最终培养复合型创新创业领军人才。

培养特色

本专业方向聚焦空天发动机创新设计与精密制造、大数据智能诊断,依托西安交通大学未来技术学院,按照未来科技牵引、学科交叉支撑、教研融合驱动、开放探究教学建设理念,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和学生学习产出导向,贯通本研培养过程,基于前沿性、高阶性的课程体系特别是创新型、系列化的项目课程,以激发学生创新创造活力为着力点,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推行项目牵引下的自主式、探究式、团队式、个性化教学方法。

专业将打破传统的以单一学科为依托的建设模式,在未来技术学院的体制框架下,充分利用和共享校内外优质教学科研资源,致力于实现多学科交叉和协同支撑下的教研融合、产教融合。培养方案充分考虑未来智能制造人才基本知识和核心能力需求,既涵盖机械、自动化等专业核心知识,又深度融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并通过7级项目课程,为学生创新创业夯实基础。依托虚实结合智能制造创新实践平台,可实现异地、远程交互教学,通过引入数字孪生、云数控、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丰富、深化智能制造教学情境和内涵,为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本专业方向坚持拔尖人才培养定位,实施学生动态进出的管理机制。尊重并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实施弹性学制,为学生创新创业留足空间。

http://wljsxy.xjtu.edu.cn/__local/F/AC/63/053FA5CD65AD91F1432064EE04F_82E72028_21852.png?e=.png

http://wljsxy.xjtu.edu.cn/__local/D/82/A1/0111D95AAC35EF99FB648A4A266_613D2B48_75C1.jpg?e=.jpg

师资队伍

本专业方向遴选建设了一支高水平、多元化的师资队伍,为拔尖人才培养提供坚实保障。由西安交通大学学科办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陈雪峰教授和国家级人才梅雪松教授担任责任教授,由谢友柏、卢秉恒、蒋庄德、李应红、Nandi等院士担任建设顾问。目前拥有国家级领军人才10人、国家级青年人才12人。近年来,承担了973计划、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100余项,校企联合横向课题多项。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智能设计、智能生产、智能工厂、智能运维、机器人等,近期聚焦未来新型空天动力重大任务培养卓越领军人才。

详细解读图片1 

专业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深度合作,聘请华为公司诺亚决策推理实验室专家十余人承担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云计算与5G通讯等相关课程的建设咨询和授课工作,将建成稳定的一流双师型教学队伍。

合作平台/就业去向

作为本专业方向主要支撑的机械工程学科,建有国内首个工业4.0”大学版平台,拥有智能制造创新中心、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多个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平台,同时拥有贯通基础和专业的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并已在三个校区初步建成虚实结合智能制造综合实践平台。下一步将按照智能场景驱动、项目模块规划;充分利用现有、共享支撑未来的建设思路,进一步优化、提升现有平台,为各级项目课程的实施提供更有力的条件支撑。同时,将在已有的东莞松山湖机器人创新基地、苏州吴江智能制造企业群等校外合作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校外产教融合资源。目前已与美畅制造等光伏骨干行业企业达成初步协议,相关合作平台建设正在积极推进。

http://wljsxy.xjtu.edu.cn/__local/5/39/2F/437FF0C1C36B13C29EC2C764586_C7D50675_5276C.png?e=.png

作为制造业核心和西安交大优势学科的机械工程专业,毕业生素以竞争力强,深造比例高、发展后劲足而闻名。随着未来智能制造新业态的出现,智能制造相关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必将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因此本专业方向毕业生不论是继续深造还是投身产业发展,都将拥有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职业前景。

1723716633016

智能制造方向咨询QQ群二维码

专业方向三:医工学

专业背景

医疗设备是重要的医疗资源和推动健康中国的关键硬件保障。大型高端医疗装备原始研发,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高端医疗装备国产化可替代,对国家安全,人民福祉具有战略性和关键性。西安交通大学以临床需求为导向,以国家医学中心建设为牵引,聚焦医用设备研发和高端设备设计与研发领域,培养高素质医工交叉复合型人才,全面解决医学需求和工业技术的不匹配,医生和工程师的沟通不通畅的问题,发展新型的物理诊疗技术、设备及方案,改变固有的诊疗模式,培养具有完备的医学基础知识、能够与工程师无障碍沟通、推动高端医疗装备创新应用的临床医生,为我国卫生健康事业的引领性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

http://wljsxy.xjtu.edu.cn/__local/6/B3/B5/43E00728811792350E3F782C7FF_32AAF74B_20D56.png?e=.png

培养目标

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深厚的数理基础、宽广的临床医学知识、前沿的工程技术等多学科综合知识,具有整合思维、医工交叉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具备医用超导重离子加速器装置研发潜质和放射医疗临床应用能力,能够和企业、科研机构研发人员无障碍沟通,清晰准确地表达临床需求,助推工业技术和医疗需求完美契合的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

培养特色

以学生为中心,采取培养路径个性化的精英教育理念,实施项目驱动、团队指导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创新链、产业链、信息链、资金链、政策链融合。关注学生科研兴趣、基础和发展潜力,建立一对一教授导师制和学分制,优化学生遴选和动态管理机制,积极探索本研贯通培养机制,引导学生科学规划成长路径。坚持兴趣激励、问题导向和创新驱动原则,建立研讨课、案例分析课、科技前沿课的研究型课程体系。创新学业考核评价机制,为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留足空间,重视学生的全面成长。注重培养具备新型理工科知识,系统医学知识,以及跟踪医工学科技前沿的国际视野,发现医学、工学研究热点的能力。打破学科壁垒,整合医学课程体系,强化工科基础,围绕医用超导重离子加速器,采集工科所需课程和知识要素,实现医工融通,培养能够从事诊疗技术与高端医疗装备的研发生产,也具有宽广的知识储备,能够从事其他医疗健康产业相关的临床需求分析、新型诊疗技术研发和高端医疗装备研发等工作,最终成为具有理工科思维,能和工程师无障碍沟通,充分呈现临床需求的临床医生。

师资队伍

医工学团队由西安交大副校长、一附院院长吕毅教授担任责任教授,在刘昌、张明、赵永涛、仵正、吴荣谦、杨健、吴春生、郑彦臻、张德文、李虞锋、徐光华、樊林、张谞丰等教授带领下,由赵红卫院士(中科院近代物理所)、张平祥院士(西部超导材料有限公司)、徐宗本院士(西安交通大学)等多位院士担任建设顾问,打造一支业务能力突出、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团队。以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教学团队教师为主体,并特聘物理、化学、生命、材料、机械、计算机、电信、电气、人工智能等校内其他院系优秀教师授课,以及中科院近代物理所、西部超导材料有限公司等国内知名研究机构和企业专家加入教学团队,强化校企合作,探索医工学“产学研”一体的人才培养新形态。近年来,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仪器专项、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共融机器人重大研究计划、教育部创新团队、陕西省创新团队等在内的课题100余项。

http://wljsxy.xjtu.edu.cn/__local/4/36/18/7BE35A4732248D3DA4184E68145_C861CEF9_1B976.png?e=.png

http://wljsxy.xjtu.edu.cn/__local/D/E5/74/72F08BC4CE004653B1B84E9BEE5_1B0F724E_39C80.png?e=.png

http://wljsxy.xjtu.edu.cn/__local/5/6C/70/3ABC4A171D9CA8AFF7C8EED02AE_0089B5B3_1CFF.jpg?e=.jpg http://wljsxy.xjtu.edu.cn/__local/7/68/4C/21A42113CA5007828118A2C77C9_0085A282_1F01.jpg?e=.jpg http://wljsxy.xjtu.edu.cn/__local/F/08/5C/CB31F41FC7262CA6BE8D34CDD2C_4B02F92E_190A.jpg?e=.jpg

合作平台/就业去向

医工学方向围绕国家重大需求,依托西安交通大学雄厚的科研实力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西部超导材料有限公司和乐普医疗等研究机构和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共建研究平台,共享实践基地。

针对国家重大需求,国家发改委初步决定在25家大型医院(含西安交大一附院)筹建国家医学中心,对本方向人才需求旺盛。同时,学生还可根据自身特质进行发展路径规划,可选择包括创业、龙头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或深造等多个出口。

 

一群人站在房间里描述已自动生成

国家医学中心(筹)医用超导重离子加速器装置项目合作签约仪式

图形用户界面, 网站描述已自动生成http://wljsxy.xjtu.edu.cn/__local/6/1A/1A/DEC1824A6CC95039A6D2050AB12_817782DB_2EECB.png?e=.png

1723716733940

医工学方向咨询QQ群二维码

 

关闭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未来技术学院    站点设计与建设: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