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技术学院作为西安交通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试验田”,构建具有交大特色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培育创新创业成果。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中,未来技术学院学生再获佳绩,12名学生获奖,勇夺国家级金奖3项、铜奖1项,其中2名研究生任项目负责人,5名研究生、5名本科生任项目主要参与人。
未来技术学院博士生任耀星作为负责人的项目“肝影智识—基于全球肝癌多中心多模态数据库的精准辅诊平台”获得高教主赛道研究生创意组全国金奖,博士生涂正俊作为负责人的项目“太阳燃料驱动的分布式低碳高效电-氢联产系统”获产业命题赛道产教协同创新组全国铜奖,本科生作为主要参与人的项目“高性能热电材料半导体制冷器领跑者”和“雾里看花——闪蒸瞬态喷雾皮肤冷却技术引领者”获得高教主赛道本科生创意组全国金奖。
未来技术学院学生参与项目获奖情况
(粗体为未来技术学院学生)
序号 |
项目名称 |
负责人 |
成员 |
指导教师 |
赛道组别 |
奖项 |
1 |
肝影智识—基于全球肝癌多中心多模态数据库的精准辅诊平台 |
任耀星 (博) |
彭子洋(博)、祝金国、陆镜明(博)、景超、张洁雯、吴婧轩、王志博(博)、马智杰、张伟丽、黄天笑(博)、吴睿扬、尹艺臻、刘思源、申林鑫 |
张谞丰、王傅民、吕毅、吴荣谦、李辰、王小华 |
高教主赛道 研究生创意组 |
金奖 |
2 |
高性能热电材料半导体制冷器领跑者 |
孔晨 |
张子悦、高禹同、朱灏如、王星弈、刘星宇、安畑昱、林雪琴(本)、王奕心、杨海锋、邢博彦、李沛宸、沈席茹、闫皓哲、张越滔 |
宋忠孝、王小华、郭志新、武海军、田高良、杜晓晔、钱旦、孙军、李妙辉 |
高教主赛道 本科生创意组 |
金奖 |
3 |
雾里看花——闪蒸瞬态喷雾皮肤冷却技术引领者 |
张子悦 |
孔晨、申林鑫、林雪琴(本)、王星弈、王科、杨欣月、李沛宸、范钰冬、柳泽宇、范红榜、郑炎楷(本)、田珈源(本)、胡宇轩(本)、卢启昭 |
周致富、陈斌、李东、王小华、郭志新、田高良、李妙辉、王子丰 |
高教主赛道 本科生创意组 |
金奖 |
4 |
太阳燃料驱动的分布式低碳高效电-氢联产系统 |
涂正俊 (博) |
何超(博)、孔佳臻(本)、刘琨、任东阳、闫海涛、杨晓宇、陈文斌、谢添 |
李印实、王睿 |
产业命题赛道产教协同 创新组 |
铜奖 |
国家级金奖项目负责人任耀星风采展示
医工协同 智创未来 攻克临床真难题
任耀星,中共党员,未来技术学院2022级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医工学方向博士研究生(直博),师从张谞丰教授。主要从事医学多模态数据融合分析、机器学习等方面研究。在校期间,发表高水平论文多篇,申请专利数项,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全国总决赛金奖。
科创探索 勇攀高峰
任耀星同学参加深圳科创学院2022科创训练营·夏令营
任耀星同学荣获夏令营金奖及50万探索经费并开始一年制交流学习
西安交通大学未来技术学院作为全国首批12家未来技术学院之一,以“未来科技牵引、学科交叉支撑、产教融合驱动、开放探究教学”为核心理念,致力于培养兼具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任耀星正是这种理念的践行者。在获得推免资格后,他毅然选择了未来技术学院,攻读医工学方向。他积极参与各类科创活动,由学院推荐入选深圳科创学院夏令营,带领团队斩获Demo Day团队金奖及50万项目经费,并获得一年制交流名额,深入医工领域探索。他与顶尖企业和医疗机构紧密合作,推动技术创新和临床需求结合,展现了未来医学科学家的潜力。
任耀星同学在未来技术学院Coffee Hour活动中作经验分享
任耀星同学在实验室进行病理阅片
医工融合 攻坚克难
经过深圳科创学院一年制学习,返校后任耀星积极向同学们分享创业知识和实践经历。同时,他坚持以临床需求为导向,深入一线调研,挖掘实际问题。在调研过程中,他发现肝内胆管癌手术切除同时是否常规行淋巴结清扫目前仍存在巨大争议,国内外指南尚未明确规定,最主要原因是术前无法精确判断淋巴结是否存在癌转移,即无法实现精准的“选择性”淋巴结清扫。结合自己的工科背景,任耀星意识到,利用多模态医学数据进行术前术后分析,能够为医生提供更有力的决策支持,从而解决这一临床难题。这一想法在与未来技术学院同届的临床医学博士生交流后,迅速得到了共鸣,两人组建了典型的“医学生+工科生”合作团队。在学院的支持下,为团队组建了跨学科、校企导师队伍,一方面由主导师和合作导师提供医学和工科指导,另一方面由企业导师为其成果转化提供建议,进一步助力他们在科研和临床中的创新实践。这一合作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们的学术能力,也让他们更好地结合理工科与临床思维,朝着解决国际医学难题的方向不断迈进。
任耀星同学与团队成员进行项目讨论
课题技术总体架构图
依托未来技术学院的培养平台与交大一附院的医疗资源,任耀星作为核心成员所在的师生课题组团队,成功研发并完善了一款以淋巴结转移预测为核心的外科辅助诊疗系统。自2016年起,课题组团队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斯坦福大学、埃默里大学等全球15家顶尖大学医院建立合作,首次整合全球最大规模的多模态、多组学数据,研发了uniMed-Perceiers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并构建了影像-病理一体化辅助诊疗系统。该系统基于患者术前影像、生化指标等多维信息,提取与淋巴结转移相关的15项量化特征,辅助临床医生优化淋巴结清扫方案。课题组团队迄今已申报专利20项,发表SCI论文30余篇(影响因子累计超200),并获得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西安交通大学青年创新团队、交大一附院临床重点课题等多项支持,累计经费近200万元。研发的产品已通过临床伦理审批,并在交大一附院等多家三甲医院开展试点应用。任耀星与团队始终致力于攻克“卡脖子”的技术难题,直面临床的真痛点,步履不停。
竞赛荣誉 硕果累累
任耀星同学率领团队荣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全国总决赛金奖
任耀星同学受邀参加FIS2023中国普外科焦点问题学术论坛并获奖
任耀星同学在陕西省研究生创新成果展中与专家进行学术交流
任耀星带领团队积极参与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屡获佳绩,斩获了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金奖、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总决赛金奖、第九届“中国软件杯”全国六强等三十余项国家级、省部级和校级荣誉。依托项目的研究成果,任耀星已在知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篇,其中1篇发表于外科顶级期刊《Annals of Surgery》。他以第一作者身份申报了8项国家发明专利,并荣获国家奖学金、中国电信奖学金等多项荣誉。作为医工交叉、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典型代表,任耀星及其团队的卓越表现不仅赢得了学校和学院的高度肯定,也得到了多家社会媒体的专题报道。
融合创新 逐梦未来
在这个过程中,任耀星不仅深刻理解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更掌握了跨学科协作的精髓,培养了创新思维、项目管理等关键能力。他对医学与工程的结合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也激发了迎接挑战的勇气和持续创新的动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任耀星坚信,在未来技术学院的创新沃土上,依托医工企导师们的多维支持,他将始终秉持“西迁精神”,通过医工交叉的全新模式攻克更多临床难题,为推动新医科、新工科的发展贡献力量,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未来技术学院将不断深化学科交叉、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以高水平科创竞赛为驱动,激励学生将学习研究与科技前沿及产业关键问题相融合,勇担时代使命,投身创新实践,为国家需求、产业需要贡献力量。